8月12日下午,中运博学术讲坛第三期成功举办。本期讲坛由学委会委员张学锋带来题为《沟通“船的世界”与“马的世界”——漫说隋唐运河的“世界史意义”》的学术分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副馆长徐飞、中运博在职员工及实习生60余人参加此次学术讲坛。
专家介绍
张学锋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三国—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博物馆总馆理事、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苏州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主要成果有《东晋文化》《中国墓葬史》《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学术论文百余篇,译著30余种。
讲坛详情
张学锋老师通过对主讲题目的解题引出话题——中国的运河系统具有世界史意义,并由“东洋史学”与“交通史观”指出人类的文明因交通而发达,结合“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探讨了隋唐运河的世界史意义。
讲坛中,张老师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眺望,他认为交通不仅是将两地联系在一起,更是文明交流的途径。无论是陆海“丝绸之路”还是大运河,其初义都是交通路线,它们的延伸及完备成为了人类文明史大踏步前进的媒介,张老师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为听众拓宽了视野。
张老师指出,隋唐运河在贸易中造就了国际港口扬州;运河的“延长线”浙东运河造就了明州(宁波)港;运河与传统的闽浙海运相结合,成就了泉州港。大运河在促进中国内部交通的同时,将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贯通了起来,这是一项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伟大事业。
讲座最后,张老师为中运博青年进行了答疑解惑,让全体听众获益匪浅。
上一篇: 学术讲坛|中运博学术讲坛第一期
下一篇: 学术讲坛|中运博学术讲坛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