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首页 > 资讯 > 运博新闻 > 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馆校合作|全域互联,同“育”未来:中运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讨会纪实
发布时间:2023-04-27 19:56:00

      4月22日,“馆校合作全流域——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讨会”在中运博成功举办。会议从“全流域”的视角出发,特邀来自大学、中学、小学、特殊学校和数智化优企的教育专家,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博物馆与大运河沿线城市学校的馆校合作模式,搭建全域互联馆校合作交流平台,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运博副馆长陈晶晶在致辞中指出:在博物馆教育和馆校合作等方面,中运博已与部分学校签署了“馆校合作”协议,也开辟了OMO—“研学大运河”电脑网页版,开启了线上、线下跨学科融合的博物馆系列课程研发、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共创合作,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中运博愿与大运河全流域有志于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学校建立全域互联教育合作长效机制,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

      中运博社会服务部负责人顾婧基于中运博的总体定位和运营现状,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中运博的展览、社教和开放服务等情况,并分享了与小学、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馆校合作案例。她对下一步馆校合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分众教育 全龄覆盖”“平台共建 全域联动”“智‘汇’运博 线上线下”和“全球一体 融会贯通”的独特见解。

      专家发言

      分享主题:

      《运河探秘——馆校合作背景下的项目化学习实践》

      王 宁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   

      南京市紫竹苑小学在馆校合作方面开拓创新,创设“拔节”和“立根”课程,以大运河文化为主体,推行“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策划、举办学习成果展览,面向南京市鼓楼区全区进行展示。

      分享主题:

      《馆校携手聚“河”力 协同共进齐“育”人》

      赵 政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是首批与中运博签署馆校合作协议的学校,目前双方已正式开启了课程研发和实施进程。赵校长表示,学校将与中运博携手,就课题研究、教育展示、研学实践、课程研发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更加全面、深入和紧密的合作。

      分享主题:

      《大项目制学助推大运河文化传承》

      亓 刚  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的教育特色是“‘大项目制’学习——‘HSS-PBL’枫丹模式”。学校利用研学平台助力“大项目制”,在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也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研学活动,出具研学报告。

      分享主题:

      《馆校合作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十年回顾》

      陈 红  南京市陈红名师工作室、南京市宁海中学

      金 波  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

      两位专家认为在馆校合作过程中,具体的执行重点在于专家引领、馆校联动、教师研修。南京市宁海中学组织开展了大运河的精准全面调研,结合教材内跟大运河有关的内容,举办了大运河文化进校园的教学设计比赛、教学示范课等一系列精品教育活动。

      分享主题:

      《馆校共建 协同育人》

      汪泽源  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3月9日,中运博与扬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举行了馆校合作签约仪式。汪泽源老师表示,学校将在课程建设、活动开展、专家指导等方面与中运博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探索馆校协同育人新模式。

      分享主题:

      《“中国大运河在北京”史学专题研究》

      石 岩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石岩老师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高端课程三个的角度介绍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馆校合作开发的特色课程。她以学校与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合作的案例为引,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详细探讨了“中国大运河在北京”的史学专题研究内容。

      分享主题:

      《伙伴共生 指向未来——馆校合作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发展》

      胡岸峰 江苏省邗江中学   

      胡校长认为学校和博物馆之间既是双向、民主、生成和开放的伙伴关系,又是基于共同的目标需求所形成的具有“异质共存”特性的共生关系,双方是在共同的价值引领与共同的教育目标引导下形成实践共同体。他提出要构建持续丰富的资源更新机制、系统有序的课程计划机制和三维一体的课程师资机制,与博物馆加强合作,真正实现育人同频,教育共振的目标。

      分享主题:

      《大运河北京段研学课程开发》

      王 铭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学系   

      王教授分享了极具特色的北京段大运河研学18站,重点介绍了“运河少年行”育人工程规划。规划从“运河六维”的视角出发,以大运河文化为载体,通过特色课程、研学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化知为行,知行合一,助力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运河好少年。

      分享主题:

      《数字+视域下的 馆校合作新模式》

      程 颢 壮游人生教育科技

      程颢董事长分享了国内馆校合作的现状、国外馆校合作的主要模式,并对馆校合作的相关政策导向做了理性分析,提出了“数字+”模式,用数字技术赋能馆校合作,打造馆校共建的新生态。他以与中运博联合首创的研学大运河云平台为例,系统阐释了云平台如何赋能教学、研学和线上线下一体式交互联动,以“运河+博物馆+教育”为目标,共同打造“博物馆智慧教室”,建立馆校合作实践阵地。


服务台咨询电话:0514-8277 3088

  • 微博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号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1024471号 苏公网安备32109202000139号 @2023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