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由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大运河历史文化研究”项目学术委员会成立。
学委会委员介绍
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兴无
南京大学教授,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兼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经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文化研究。著有《刘向评传》《经纬成文—汉代经学的思想与制度》《中国早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自觉》等。
学术委员会委员:
刘曙光
现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曾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等职。主编《中华文物古迹旅游》、《文物工作研究》、《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当代中国博物馆》(英文版)、《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大运河画传》、《长城画传》等著作。在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期间,该院负责大运河遗产保护国家规划编制以及申遗文本编写等工作,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龚良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现有个人著作5部,参著6部,主编专业论著、展览图录5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140余篇。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研究、博物馆管理和博物馆展览实践,主持完成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展览总体策划实施。
刘士林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历任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负责人等。现任文化和旅游部智库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外文局城市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方专家,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城市文化分中心主任,中国大运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江文化促进会特聘专家,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等重大项目多项。代表作《城市中国之道》译有法、俄、英、阿拉伯文版,《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译有英、法、阿拉伯文版。
张学锋
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三国—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
董自亭
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监事会主席,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产业教授,南京市建邺区政协委员、江苏省青联委员,现任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联合会理事、江苏省青科协人工智能和新兴数字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专委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元宇宙未来艺术专委会副主任,3D数字技术艺术呈现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主持省科技重大专项、工信部揭榜挂帅任务等重大项目。策划主持德基艺术博物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南唐盛宴》——韩熙载夜宴图AI沉浸式数字艺术展、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数字复原等多个重点数字文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