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首页 > 资讯 > 运博新闻 > 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展览|傅抱石——师古革新绘山河
发布时间:2025-05-19 17:43:58

image.png

image.png

傅抱石曾说:“我认为中国画需要快快地输入温暖,使僵硬的东西先渐渐地恢复它的知觉,再图变更它的一切。换句话说,中国画必须先使它动,能动才会有办法。”因此,傅抱石师法古人又自我革新,基于对地貌与山石地质结构的研究,提炼创作出了“抱石皴(cūn)”,运用“破笔散锋”,大面积渲染对象,不局限于制造视觉上的新奇,写、涂、抹、推、拉、压、簇、转、扫,均挥洒自如。在画面布局上,傅抱石常将山峰的峰顶伸出纸外,形成遮天盖地的磅礴气势,形成“大块文章”结构。

image.png

image.png

“抱石皴(cūn)”技法

image.png

《苏武牧羊》创作于1944年正月初三(据题识)。画中人物造型高古奇崛、神态微妙传神,作者精心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氛围,令人过目难忘。特别是对苏武的刻画,从人物服饰到手持节杖,均有历史考证出处。苏武仰天凝视的坚毅神情和巍然不动的体态都与背后的匈奴人形成强烈反差。

image.png

傅抱石选择雨花台作为创作主体,通过笔墨语言着力对“颂”的精神层面表达,意境深邃朗阔,是兼具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中国画作品。近景部分的松枝用大笔勾画,雄健有力,显示画家的笔墨功夫。

image.png

《登庐山诗意》水墨氤氲,笔势乱头粗服。此画近景大块墨色充分展现傅派山水散锋笔法的独特魅力,画面中远景谨严精细的建筑、桥梁、舟船等与放纵的笔墨形成对比,使画面“动”的势能跃然纸上。

image.png

此画作于1954年。《春》在薄雾烟雾轻岚中用浓墨勾勒渲淡出近景的两棵老柳树,苍茫劲健的老干枝丫上挑起的新枝凸显出春意盎然,清新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大好春光。《夏》所绘为江南水乡芦荡水渚间,渔人风雨归舟的景致。《秋》景色调为绛色,树木正由绿意转为黄红相间,树叶尚未凋零,农人在秋林间驾着骡车,一派恬静的田园景色。《冬》所绘为清晨的寒林,林间飘浮着冬日的薄雾,木叶凋零。由近及远的溪流像一条白练,凸显出画面的空间感。林间的旅人一人两马为点睛之笔,让画面生动起来。

image.png

此画创作于1960年11月,此画一团团繁茂的树冠充斥整个画面,看似杂乱的线条、点厾(dū)中透出远处的山形和屋宇,在色墨交融中还有点点人群和由近及远的机械设备。


image.png

20世纪60年代,傅抱石任团长,以钱松喦(yán)、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余彤甫、丁士青、张晋为主将的江苏省国画工作团,秉持“写生即创作”理念,从写生中求新求变,开启了“山河新貌、笔墨江山”两万三千里写生之旅,他们奔赴六省十余市,历时三个月,且行且看、且想且议,在写生交流中感受到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image.png

image.png

两万三千里写生路线图


地理路线图

南京一郑州一洛阳一三门峡一华山一延安一西安一成都一乐山一峨眉山一重庆一武汉一长沙一韶山一宁乡一广州

画家们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寻找灵感,壮丽的山河、新鲜的感受、激动的情怀产生了一批新作,无论题材、境界、笔墨都焕发着新意。穿山越岭,绘就壮丽山河;笔墨渲染,紧跟时代潮流。

image.png

在展览空间中,小运特别设计了两万三千里写生互动墙,你可以在这里用定制贴纸创作出你心中的新金陵画派山水画卷。

image.png

两万三千里写生互动墙

                                              

展期仅剩一个月

快来5号展厅一睹笔墨山河吧



服务台咨询电话:0514-8277 3088

  • 微博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号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1024471号 苏公网安备32109202000139号 @2023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