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行经千折水,来看麦积山。
极登临之胜,赏大运之美。
“水载文澜:大运塔公共艺术展”以艺术为引领,旨在丰富登临的体验,让观众沉浸式地触摸历史脉络,抒发古今之思。展览着眼于大运塔的纵向空间,以艺术作品联动观展的路径,邀请艺术家们以今人的视角解读运河文化,用当下的艺术语言建立公众与大运塔时代性的链接。展览包含四个版块,邀请多位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覆盖全塔,结合多维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共同打造一场沉浸式的登临之旅。
三载集珍,征集之舟从运河扬帆起航。
藏品是博物馆的灵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零藏品”起步建馆,开馆后一直以藏品征集工作为重中之重。在2022年到2024年三年中,中运博新征集各类藏品四千余件(套),包含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漆木竹、自然标本、当代非遗等众多品类,不断为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更好的展现“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此次展览则是对过去三年中运博藏品征集工作的全方位回顾和对征集成果的全面展示。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傅抱石《登庐山诗意》
傅抱石《峨眉处处有歌声》
吕凤子 《鹦鹉图》
魏紫熙、钱松嵒等《太湖新貌》
中运博将携手江苏省国画院举办《傅抱石与他们——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特展》。本次展览展出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80余件(套),分为“丹青往代”“推陈出新”“其命惟新”三个板块,以傅抱石为主轴,用清晰的脉络,由古及今讲述“新金陵画派”的源流、发展与创造,与观众同享书画意趣。
“愿上天给人间每个人都有美好的今夜,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十年如此,百年如此……”
黄永玉《今夜》
黄永玉《扬州慢》
黄永玉《去年元月时》
2023 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 “入木 —— 黄永玉百岁版画艺术展”,99 岁的黄永玉先生为此专门创作画作《扬州慢》赠与中运博。由此前缘,2025 年策划 “运河艺术” 系列第七站 “黄老百岁展”,集中呈现黄永玉先生晚年精品画作。这批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题跋风趣,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物、花卉、动物等各种题材。展览将全面展示黄永玉 90 岁后的创作状态与艺术追求,让观众领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之美,置身于画笔构筑的奇幻世界,感悟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岁月的沉淀。
多瑙河穿过这座古老的城市,
布达在左,佩斯在右。
布达佩斯
布达佩斯位于多瑙河畔,是匈牙利的首都,也是该国主要的政治、商业、运输中心和最大的城市,有着“多瑙河明珠”的美誉,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达佩斯保留有诸如阿昆库姆罗马城和哥特式布达城堡等遗迹,这些遗迹对各个时期的建筑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展览将从多样化的角度展示布达佩斯这一世界上杰出的城市景观,阐述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德寿宫
临安城京城图 图源《咸淳临安志》
南宋时代定都临安(今杭州),作为运河沿线的都城,临安在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独特地位。展览拟将从临安城的前世今生讲述一座运河城市从州城到都城的能级变化、靖康乱后的移民浪潮为其带来的城市特色、便利的运河交通网、发达的海内外贸易,以期为观众呈现一座“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富庶繁华的南宋杭州城。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干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中华第一城”
良渚古城遗址
中运博“文化遗产”系列第五展将聚焦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结合考古发掘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物述史,利用三个“还原之窗”从良渚古城遗址发现和保护、文物遗存的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三部分重现良渚人及其国家所创造的伟大的成就,及当代对良渚遗址的有效保护。希望更多的公众能通过展览了解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以沉浸式探索的游览方式,
带领观众探究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
图片由AI生成,非最终效果,仅供示意。
为进一步增强观众的参观和教育体验,中运博将对“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览进行改造提升,重磅推出第二季。升级改造将使故事传达更加透彻,展厅内线索的更新会让解谜互动更加烧脑,使玩家的关卡体验更加流畅。同时,在保留原版玩法基础上,还将会更新“单人版”“多人版”多种体验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体验需求。单人版将有与第一季不同的模式,新增线上剧情反馈,获得线索的方式和互动形式更加多样,体验更丰富。多人版不仅可以选择不同角色,与多位玩家合作、竞争完成体验,还将新增非线性互动玩法,打破传统线性体验形式,观众可在展厅内进行多线路自由探索、沟通、选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同故事结局。
“流动的文化——《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展”以“流动的大运河”为主题,将运河的丰富人文故事、深邃的美学理念、博大的文化积淀带给观众。展览所呈现的既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也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发展的记录。展览将通过数字化光影艺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营造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沉浸式唯美空间,通过“文化+艺术+科技+国际传播”的模式,将《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打造成具有国际性的文旅新IP。
现代 桃花坞年画 《姑苏食景图》
现代 杨柳青年画 《仕女游春》
现代 朱仙镇年画 《马上鞭》
木版年画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肇始于唐宋以来雕版印刷的兴起,明清时期在春节贴年画已成为传统年俗。大运河上往来的舟楫带动了年画艺术的传播与交融,沿岸分布众多著名产区,各具特色。本次展览将精选馆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开封朱仙镇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呈现年画里的大运河风情。
昆虫标本
走进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探索奇趣昆虫的奥秘!中国大运河丰富的水资源孕育着无数动植物,构成了复杂和谐的生态系统,而昆虫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线上展览将向观众展示丰富多彩的馆藏昆虫标本,从轻盈优雅的蜻蜓到奇异好斗的甲虫,从勤劳飞舞的蜜蜂到善于伪装的竹节虫,在了解昆虫的独特魅力与生存智慧中感受运河沿线自然生态之美,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六朝石刻
江苏六朝石刻,尤指南朝陵墓石刻,作为六朝时期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矗立在王侯陵墓前的神道之上。现存六朝石刻主要分布与南京、镇江,共计32处,与北朝石窟在中华大地上一南一北交相辉映。然而,历经1600年的岁月流转,北朝石窟依旧宏伟壮观,南朝的陵墓石刻却散落在城市与田间,廖若星辰。展览将围绕六朝石刻的分布分类、历史变迁、赋存环境、保存现状、保护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以文物保护的视角带领大家走进六朝石刻背后的故事。
镇水兽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中,镇水文化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古时候,大运河的贯通与使用常伴随着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古人将其归咎于水怪肆虐,于是,水神信仰、镇水器物便成为了水域沿岸百姓的精神寄托。造型各异的镇水器物不仅体现了古代运河沿线铸刻艺术的成就,同时也是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价值的缩影,是除了漕运史、水利史等运河遗产之外对文化遗产的真实反映。
展览名称、档期及展品如有调整,
请以实际为准。
同时,还会有不定期惊喜掉落,
让我们拭目以待!
过往皆序章,新岁启新程。
2025,Passion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