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首页 > 资讯 > 运博新闻 > 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观展 | 永恒之境——古老的安第斯文明
发布时间:2023-10-20 15:59:58

      提起南美洲大陆,你想到的是狭长雄伟的安第斯山脉,“河流之王”亚马孙河,还是《百年孤独》里那些魔幻的故事情节?其实,遥远的南美大陆并非只有神秘二字可以概括,奇特的自然景观与悠长的古老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共创了一首瑰丽的史诗。

      今天,就让小运为大家揭开南美大陆上伟大的安第斯文明面纱,感受奇幻大陆的绚烂文化。

      秘境安第斯

      在遥远的南美洲西岸,矗立着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84个生态系统和28个气候带令这片土地成为世界上已知的最多的生态区,这种无与伦比的生态构成为人类聚集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空间类型,也是促成安第斯文明独特性的重要因素。

      受气候多样性的影响,在15000年前,这片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之间的狭长地带,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安第斯先民在山川河谷、高原荒漠之中繁衍生息,以山洞、岩穴为家,过着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群居生活;而独特的地貌特征,令他们独立于世界其他文明和地区共同进化,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创造了众多璀璨的文化,查文文化、纳斯卡文化、莫切文化等等,他们共同组成了伟大的安第斯文明。

      古老安第斯

      安第斯文明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与中国、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齐名,她与任何古文明一样,经历了崛起、争妍、繁荣、落幕的过程,盛衰兴亡中独留千年的喟叹。

      查文文化

      查文文化得名于秘鲁查文德万塔尔遗址,公元前1300年前后,查文文化和宗教开始从秘鲁南部中心高地以及沿海地区,广泛传播到北部沿海地区与高地,形成了安第斯地区历史上第一次文化统一,其主导地位延续长达几百年,同时查文文化也是第一个在秘鲁北部广泛传播的安第斯宗教文化。

      近百年的考古研究表明,查文文化受到了秘鲁海岸北部更早期库比斯尼克文化的深刻影响,这两种文化在公元前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共存,且共同将猫科动物作为文化的符号象征,这一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器物中。

猫面马蹬口陶瓶

      这是库比斯尼克风格的马蹬口陶瓶,它描绘了一只猫科动物的侧影,它身上的标记可能表明这是只美洲豹,但其真实身份尚不确定。猫科动物和猫的象征意义,如同犬科动物一样,是公元前一千年查文宗教肖像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秘鲁北部海岸库比斯尼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脸圆柱形陶碗

      这是一只库比斯尼克-查文风格的陶碗,外壁刻着一张拟人化的脸,突出、交错的尖牙意味着它描绘的是同时拥有人和猫科动物面部特征的生物,可能是一个正在经历转变的人类,即将成为一只神话中的猫科动物。可见对猫科动物形象的塑造在库比斯尼克-查文文化中无处不在。

      公元前900年左右,查文人开始在查文德万塔尔修建石庙,这一石庙也成为日后安第斯山区最重要的一座庙宇,对周围人群产生深远影响,他们普遍开始信奉这些面目狰狞的查文神;同时,其遗址发现的风格多样的祭品,也清楚地证明该地区及其文化有强大的向心吸引力,精准刻画的石雕和其他文物上的文化形象告诉世人,查文文化对水、繁衍、丰产、自然力量和宇宙二元性有压倒性的崇敬。

查文德万塔尔遗址

带榫石雕头像 

      查文-德万塔尔的石庙建成时,围墙上装饰着许多用石榫固定的人头石雕,但如今只有1个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石雕头像通过从头像背面伸出的细长突出物(长榫)插入墙壁。而所有头像组合在一起,则展示了一张普通的人脸如何逐步变成一副令人敬畏的、具有巨大的交错尖牙和其他猫科动物特征的面庞。

      展厅展出的这件贝壳文物,前端被切掉,做成了这个“小号”的吹口,这是2001年在查文德万塔尔神庙的地下海螺柱廊中发现的20个类似的海螺喇叭之一,贝壳上雕刻的设计是典型的查文和库比斯尼克宗教艺术的神话生物头部。

雕刻石板

      纳斯卡文化

      公元1世纪至5世纪,在秘鲁南部沿海,受查文文化影响的帕拉卡斯与临近的托帕拉文化融合逐渐发展为纳斯卡文化,其因纳斯卡河谷而得名。该文明以其陶器和织物上多彩夺目的装饰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宗教万神殿里的图像词典。

彩绘陶器组合展示 

      纳斯卡文化中的装饰图案多样。早期图案内容来源生活,表现为农业生产、部族战争、宗教祭祀等。纹样多为鸟纹、兽纹、植物纹以及宗教性的神灵等,蕴含着图腾崇拜等文化寓意。晚期图案内容从写实转变为抽象与想象组合的变形题材,自然与超自然、神圣与世俗等等杂糅在一体,带来无尽神秘的内涵。

项链

      这条项链由成束的头发制成,并系有五个加工后的海菊蛤贝壳。海菊蛤贝壳进口于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是安第斯山脉极其珍贵的仪式物品,这条项链或许仅可用于重要宗教仪式上佩戴。

羽制外衣

      纳斯卡文化的纺织品品种繁多,技术精湛,被认为是古代最大的纺织中心之一。它延续了帕拉卡斯文化对多种色调的强调,单件器物上的色彩可达十几种。展厅展出的这件羽制外衣羽毛来自热带南美洲的大型鹦鹉,几个世纪以来它们被广泛地用于制作和装饰服装,如斗篷和头饰。

      但绚烂夺目的装饰背后是纳斯卡人在极度干旱环境中面临着水源和耕地受限的严重生存挑战,这促使他们发展出一系列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技术,除去系列工程设施,还包括被斩首人头的祭品,在首要礼祭中心扩建寺庙及其附近沙漠中建造的数以千计的巨型地画,都代表着纳斯卡人相信“死亡产生生命”的观念,其所绘水神、神鸟等生灵图案,折射出纳斯卡先民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彩绘人面陶瓶

      此件展品是一个精美的纳斯卡彩色陶器示例,有些此类陶器表面的颜色可多达12-13种,该陶瓶的两个壶嘴由球形瓶身顶部的梁架连接,这也是此类陶器的常见形式。它也是“神话人面形象”装饰的极好示例,表现着纳斯卡宗教文化的一组主要神灵,器物上的图案生物被认为象征着纳斯卡人对生殖和生育的关注。

阶梯式祭祀建筑模型

      这件非常罕见的物品呈现了一个阶梯式建筑,在前墙上,我们可以看到对称放置的鱼和带着锥形帽子与耳饰“行走”的人。在后墙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对高浮雕形式似乎“漂浮在空中”的人。通过敞开的入口,我们可以看到在建筑内部,一个戴着“王冠”的人靠在后墙上。

      纳斯卡地画是震撼世界的艺术存在,这些存在于荒野高地上的地画,只有在纳斯卡地区的高空才能看清,巨大的图案,为挖去地表砾石露出白沙而形成,面积往往宽达数十米,还有千米以上的纵横交错和平行线条。

纳斯卡线条

      纳斯卡线条存在于秘鲁南部的纳斯卡荒原上,地画图案的轮廓类似动物、植物和人类等,其部分形成时间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00年,关于其用途,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这是古纳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标志。

      莫切文化

      公元1世纪到5世纪,秘鲁北部沿海地区的地域政治势力关系趋于复杂,既有资源和技术上的交流分工,也交织着暴力冲突和领土扩张,崛起于北部沿海地区的莫切文化,在公元6世纪初,发展为北部沿海地区最强势的文化,其艺术成就被赞誉为安第斯地区“古典文化的繁荣顶峰”。

文物组合展示

大型人像罐

      这个大型陶罐上面有着一个栩栩如生的成年男子“肖像”,以高度还原和具有真实性的成年男子“肖像”为主题的陶罐,是莫切艺术和工艺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人们可以欣赏到艺术家在忽略身体其他部分的情况下,对男子相貌的细微之处及身体形态的捕捉。

猫形金制斗篷

      这件器物出土于拉斯瓦卡斯•莫切遗址的月亮神庙,不仅保存较为完好,且是同类文物中唯一的一件,很可能是祭司或者萨满在重要仪式上所穿。斗篷的样式模仿了大型猫科动物(或许是美洲虎或美洲豹)的皮毛,主要是有序放置的长方形和圆形薄金片。与早期的库比斯尼克宗教文化一样,猫科动物的象征意义显然在莫切宗教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莫切文化闻世于其高度复杂的手工制品以及独特自然且信息丰富的艺术风格,数以万计的莫切彩绘雕纹陶器向世人展示了莫切人的祖先、神灵和妖兽及其超自然世界与人世的交流景象。正因如此,莫切艺术的自然性、叙事性和描绘对象的多样性,为世人了解无文字的古代安第斯人的无形信仰与世界观打开了罕见的一扇窗。

面部雕纹的男子陶瓶

      莫切精英男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装饰他们的脸,最常见的是在脸上绘画。展厅中展示的这名男子脸上有大量刻痕,基本上覆盖了全脸,这让他的面部与他精心制作的独特头饰能够更好地区分开来。

神在月亮船上划桨细纹陶瓶

      这件陶瓶出土于月亮神庙底部的墓穴中,其上图案是莫切文化里线描绘画的杰作,工匠充分利用了器物的外表面,将画面内容进行合理布局,这幅画体现了太平洋及海洋资源对莫切人生活的重要性。

载有贡品和祭祀用品的船形陶瓶

      这个结构复杂的陶器(公元350-500年)雕出的是一艘大型芦苇船,形状像一个艺术化的金枪鱼,上面坐着一个神灵,以及两个被捆绑着的裸体男性,展示了莫切文化的概念中人类与神灵的关系。

      这些器物上的图案常常与祭祀、战争、俘虏有关,透过这些塑像,我们得以了解莫切各阶层,如贵族、武士、平民的信仰以及对外的军事、政治活动。

 勇士与俘虏形陶瓶

      这件华丽的黑色雕塑陶瓶,表现了一位位高权重的将领与一个身份较低的战士相向而对的场景,两人身份差异因体型大小悬殊而更加醒目,这是莫切艺术家惯常采用的艺术手法,将主要人物表现得异常高大,且位于视线中心。

 手握木棍与盾牌的战士形陶瓶

      这个战士形陶瓶是莫切文化立体陶器艺术的典型代表,该男子完全按照成人样子塑造,标明了他在现实中的角色和地位是一名贵族战士,他的盾牌和头饰均有黑白相间风车形徽章。

 俘虏战士陶瓶

      莫切拥有大量类似此展品的陶器,描绘了战争中被俘虏的战士从战场上被带出来,并献给胜利者的守护神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被俘获的战士的面部及身体会有图案,这些极具辨识度的图案代表着较高的社会地位。

      除了陶器,莫切人无论是私人还是仪式用的金属装饰品,都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和精湛技艺,因此他们通常被奉为前哥伦比亚时期金属制品的顶峰,这也对我们了解莫切人生活方式与习俗提供了途径。

绿松石蝙蝠装饰耳饰

      这件出土于拉斯瓦卡斯·莫切遗址的一座墓穴中的金耳坠,带有金边的圆形正面展示了蓝色绿松石的镶嵌工艺,表现的可能是一只张开翅膀的吸血蝙蝠,夜行的吸血蝙蝠是被拟人化的动物之一,被认为是莫切超自然神灵的帮手。

月亮与龙装饰的铸铜刀

      铜是莫切人使用的主要金属,这把铜制仪式用刀,刀柄上端插了一个铸造装饰品,其样式是一个神话中的生物,拥有猫科动物的头部,在“新月”上有一条长长的锯齿形尾巴,因其经常与新月联系在一起,所以这种生物通常被称为“龙”或“月龙”。

      古老的安第斯虽然距离我们已有千万年,但其遗留的文化遗产却闪耀至今,这些金属、陶器、织物在安第斯人手中不仅是生活器具,亦是神圣权力的象征。

      而今,我们走进中运博,透过件件器物,窥视古老安第斯的神性色彩,于方寸之间触摸千年文明。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中运博“世界文明”系列首展

重回安第斯:印加人和帝国四方之地

服务台咨询电话:0514-8277 3088

  • 微博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号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1024471号 苏公网安备32109202000139号 @2023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