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一定在影视剧里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时近黄昏,街巷中传来一阵阵“笃、笃、笃”的敲击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声音在街巷中回荡。大家知道吗,打更人除了担任黑夜里的“报时员”,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职责,那就是检查城市的消防安全,防止火灾的发生,也就是城市的“火灾警报员”。
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中,就有这样一件“高科技”的“灭火神器”,它可谓是古代中国消防技术的巅峰之作,它就是水龙。
水龙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
这种消防水龙最早出现于清朝前期,虽然看起来笨重,但操作起来一点都不复杂。水龙本质上就是一台人力操作的杠杆式水泵,有两个泵桶固定在一个木质大水桶内。水桶内可盛放大量的水,上面有一根很长的横杠,连结两个泵桶的活塞上端,经过人力按动就可以让两泵活塞交替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吸进并压出水来,喷射出去。
水龙内部结构示意图
别看水龙个头不大,一旦桶里装满了水,水龙的威力几乎可以媲美现在的消防车了。水龙喷射出去的水柱能有三到五层楼高,在当时的中国,这已经算最是先进的“灭火器”了。
水龙灭火场景
当然,像这样高级的“灭火器”数量有限,需要放置到指定的地方去妥善保管,这个地方就是水龙局。
淮安府署“水龙局”
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城市淮安就建起了水龙局。明清两代,淮安是运河漕运的中枢,全国各地的客商汇聚在这里,商铺林立,人口稠密,十分繁华。正因如此,火灾的防御也成为了重中之重,水龙局的设置,守护了运河沿岸百姓的安全。
淮安府署 火神庙
淮安府署的水龙局设置在火神庙内,水龙局内设有水龙、爬梯、挠钩、水桶等消防器具。这些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器具在当时可是承担着守护百姓消防安全的重任。
消防水桶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龙和水桶等消防器具都已经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被更现代更先进的消防设备所取代,但它们背后凝结着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责任、担当与智慧,将跟随这一件件文物一起保留下来,成为永不磨灭的回忆。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中一起寻找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消防用具,感受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中国大运河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
下一篇: 二十四节气·大寒——过了大寒,又是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