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首页 > 资讯 > 运博新闻 > 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运博云课堂|流淌在课本里的诗词之河(下)
发布时间:2021-08-26 09:43:00

同学们,上一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隐藏在课本里的北方运河城市,沿运河南下,课本里还隐藏了哪些南方运河城市呢?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你猜对了没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想念昔日同僚而作,字里行间,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对于扬州这一运河城市的无限留恋。

自隋唐开始,大运河扬州段就是国家漕运及漕粮的转输重地。长江流域及南方漕粮都必须经过扬州北上。因此在唐朝前期,扬州就已经是“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的经济中心。随着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扬州各行各业飞速发展,后来更发展为“百货所积”、“商贾如织”的东南第一都会。安史之乱后,扬州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一度超越首都长安,为天下之冠,这就是“天下之盛扬为首”和“扬一益二”说法的由来。

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扬州城市发展史。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更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同时,扬州位于长江口,西可通洛阳连接丝绸之路,东可下黄海、东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见证了中国大运河的千年辉煌,正因如此,2021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才选择安家扬州。


这是唐代诗人王湾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江苏镇江,古称润州,居长江南岸,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是江南运河的起点。自秦代以来,入江口历经五次变迁,凭借长江之险与大运河之利,镇江成为历史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由此产生影响全国的漕运文化、津渡文化、军事文化和宗教文化等。

历史上,大运河是沟通联系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纽带,是粮食、物资、钱财的水上重要供应线路。自唐代以来经过镇江的漕粮占全国50%以上;南宋时,镇江更是承担了全国近七成漕粮的中转重任。清代诗人查慎行的诗句“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更是道出了当时运河漕运给镇江带来空前繁荣的场景。

清末,失去了漕运功能的镇江段运河,逐渐走向衰落,镇江和丹阳城区段运河部分被填埋成道路或淤积。直到1958年全面整治后,镇江段运河提升了通航能力,继续发挥着内河航运的功能。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了这首羁旅诗,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

诗中的“枫桥”位于苏州市阊门之外。苏州是一座建在运河上的城市,绕城一周的护城河是这座城市的城防设施,也是大运河的航道。苏州被运河怀抱着,八座水陆城门,三横四直七条主河道,构成了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漕运是历代统治者开通、维持大运河的首要目的,也是大运河的基本功能。宋室南迁后,经济重心南移,“苏湖熟, 天下足”,苏州成为漕粮的重要生产地。而苏州城外的枫桥就是江南漕运的枢纽站,大运河自这里向东流淌,汇于阊门,带来了《红楼梦》所说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江南最为富庶的地方。明代“吴门四家”之一的仇英就以苏州为蓝本,也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亭台楼阁,商贾云集,展现了明代苏州的市井风情。


宋代柳永以慢声长调,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

自杭州城建置伊始,运河一直伴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隋大业六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馀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至宋室南渡,高宗正式定都临安,运河成为南宋都城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重要生命供给线。后来元代忽必烈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杭州段也开浚了新航道,使得运河较南宋末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标志,杭州的拱宸桥自然就形成“人烟辐辏,商贾云集”的繁华商业区,每当夕阳西下,此地樯帆卸泊,百货登市,入夜篝火烛照,熙熙攘攘,形成热闹的“北关夜市”,并成为“钱塘十景”之一。

如今的拱宸桥更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眼底尽是繁华古都的经年沉浮和粉墙黛瓦的市井百态。

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同学们会发现,诗词不仅是文人抒发情感的文学作品,也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运河历史的沧桑变化。

服务台咨询电话:0514-8277 3088

  • 微博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号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1024471号 苏公网安备32109202000139号 @2023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