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伴着四大名著的故事长大的,从《草船借箭》到《猴王出世》,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到《林黛玉进贾府》,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中,经常能见到四大名著的身影。但是你知道它们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吗?
这背后和大运河
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呢!
1
宋元之时,勾栏瓦舍里出现了专门表演说唱各种话本故事的艺人,像“诸葛亮七擒孟获”、“智取生辰纲”、“唐三藏取经”这样的故事就是艺人们经常表演的素材。
金元之际,戏剧文化发展成熟,三国故事、水浒戏和唐三藏西天取经等故事也被搬上了舞台。
直到明代,出现了罗贯中、施耐庵和吴承恩这样的有心文人,将这些世代累积的故事素材加以整理再创造,成就了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因此,这三本小说又被称为世代累积型小说。
当时罗贯中流寓于江、浙一带,几经辗转后回到了杭州,在运河沿岸收集三国故事后,才开始着手创作《三国演义》。
之所以选择杭州,就是因为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不仅是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更是“说话”艺术和戏剧演出发展的中心。
及至清代,不同于以上三本世代累积型小说与运河的关系,独立创作了《红楼梦》的曹雪芹个人际遇和家族命运本就与运河渊源颇深。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笔下的水泊梁山,其实就位于北宋时期的主干运河之一——五丈河流域。书中提到的宋江归宿“楚州”,也正是运河重镇淮安,至于水浒故事的终结之地“蓼儿洼”,则是楚州城外的一片水泊。
上一篇: 文物|中运博最具特色的文物展品有哪些?
下一篇: 运博云课堂|流淌在课本里的诗词之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