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首页 > 资讯 > 运博新闻 > 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展览|背对尘世:原来乔治·莫兰迪也是“i人”
发布时间:2023-07-27 20:39:00

     

      乔治·莫兰迪有着“孤独”和“内敛”的气质,他的画作和色彩饱含着“温柔”和“情绪”,如果他做过MBTI人格类型测试,小运猜他也一定是一位“i人”吧~


《静物写生》

1946年

布面油画

33厘米 x 44.2厘米

乔瓦纳尔迪藏


《静物写生》

1949年

布面油画

40.1厘米 x 47.4厘米

乔瓦纳尔迪藏


《静物写生》

1953—1954年

布面油画

26.4厘米 x 70.9厘米

乔瓦纳尔迪藏

      与其面对未知,莫兰迪更愿意将自己固定在相对有限的现实范围里,比如坚持黑白色的蚀刻版画,比如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散步。莫兰迪的“i人”性格,赋予他可以在9平米的画室中思考生命本质的能力,造就了他以温柔表达永恒的画作。他一生的轨迹看似平凡无奇,却蕴含入世、出世、避世的“东方之道”,或许这也正是他被称为“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原因之一。


乔治·莫兰迪在他位于方达扎大道的公寓

入世:在学院



博洛尼亚美术学院

图片来自网络


      1907年,莫兰迪进入世界最早的美术学院之一的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入学第二年,父亲突然离世,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完成了学业,并且1914年开始在小学教绘画。1930年,莫兰迪被聘请成为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铜版画教授,一直到1956年退休。可以说莫兰迪的大半人生,除了在画室,就是在学校。

      在博洛尼亚美术学校学习的这几年,莫兰迪还保持着与外界的交流,他参观了威尼斯双年展,也去了罗马国际博览会欣赏了莫奈的原作,甚至也会去摩德纳参加未来主义晚会。

      “一个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几乎都是技术练习,这种练习会教给他老一辈艺术家的风格准则,直到他自己成熟到足以将自己的风格付诸实践为止。”——乔治.莫兰迪


《自画像》乔治·莫兰迪 1917年

图片来自网络


      正如莫兰迪自己所言,他的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多种画派的风格。他学习德国表现主义者以肯定的轮廓线进行描画,也借鉴马基亚约利画派的风格选取大色块以造型,立体主义的影子也常在其画作中隐现,甚至中国的水墨画也有涉猎。可以说,正是莫兰迪在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系统学习各画派知识,并揣摩、尝试各种风格的这段时间,筑造了他的艺术基石。

出世:在画室

对于一个i人来说,

独处恰恰是最治愈、最能自我充电的方式。

你以为i人独处时:


实际上i人独处时:


      莫兰迪的画室也是他的居室,九平方米的大小,仅有一扇小窗,容纳了一张窄床、一个画架、三个置物台还有数不清的瓶瓶罐罐。用现在的眼光看,陈设上颇有些极简主义的味道。然而他对名利和物欲的“断舍离”却无法适用于他瓶瓶罐罐的收藏上。


乔治·莫兰迪位于方达扎大道的画室

图片来自网络

      博洛尼亚永恒升起又落下的太阳,是莫兰迪钟爱的柔和又独特的光影。他作画时,常用一块轻薄的布蒙在窗户上来调节创作时的光线。被他去除了标签,涂上了颜色的瓶瓶罐罐披着朦朦胧胧的光,投下他们似有若无的阴影,一切尽在莫兰迪的眼中和笔下。


莫兰迪画室微缩模型

      莫兰迪在画室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看似枯燥的反复的排列组合中领悟到了“物”的真谛。在静思和独处中,明确了自己艺术风格的他,已经彻彻底底从风起云涌的艺术社会退了出来。艺术史上对莫兰迪的笔墨少之又少,因为艺术史家们无法将他归于某一画派或某次运动,也正是如此,莫兰迪的艺术是无法被定义的“独一无二”。

避世:在小镇

      格力扎纳(Grizzana)是位于博洛尼亚郊区的一个小镇,距离市中心大约50公里。和位于方达扎大道的画室一样,在这里,莫兰迪也创作了非常多作品。自1927年起一直到1932年,莫兰迪每年夏天都会来到这里进行版画创作,他的版画作品中也有很多是以格力扎纳小镇亚平宁山脉的自然风光为主题。


莫兰迪位于格力扎纳画室窗外的风景

图片来自网络


《景观》

1943年

布面油画

42.4厘米 x 52.7厘米

乔瓦纳尔迪藏

      1956年,莫兰迪从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退休,他成为了一个全职画家,也开始更多居住于格力扎纳这个静谧的小镇。格力扎纳的隐逸生活似乎给了他更多的创作灵感,在他艺术生涯最后的八年中,他几乎完成了一生画作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意大利艺术史学家里奥·朗基尼斯(Leo Longanesi):

“在那个平凡的小城里,每个人都长得矮墩墩。

但莫兰迪却瘦高瘦高,特别是,他还爱穿松松垮垮的衣衫。”


《白色小路》

1941年

布面油画

42.5厘米 x 53.3厘米

乔瓦纳尔迪藏

      在格力扎纳,莫兰迪避开了二十世纪纷呈的艺术风潮,只是守在这里,与瓶瓶罐罐和小镇风光为伴,默默地创作,静静地生活。




服务台咨询电话:0514-8277 3088

  • 微博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号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1024471号 苏公网安备32109202000139号 @2023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