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首页 > 资讯 > 运博新闻 > 南京博物院预约 在线预约
展览|朱炳仁:铜当熔处乃生金
发布时间:2023-03-02 16:50:00

使劲抬起了手 泼出去

泼向无垠的空间

泼向无际的时间

——朱炳仁《给天下一个宇宙》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非遗”系列

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今日开展


跟小运一起走进

“大国铜匠”朱炳仁的熔铜世界

了解他独创的熔铜与庚彩艺术

感受传统非遗在当代的新生活力


熔铜

——是水与火、柔与刚、随机与永恒


2006年常州天宁宝塔的一场大火,

是朱炳仁“熔铜”艺术的起源。

当宝塔的铜构件都烧化成铜渣,

朱炳仁意外地发现,

铜液自由流淌后再凝固,

肌理分明、自然灵动。

他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我发现了熔铜。”


(“熔铜”艺术创始人 朱炳仁大师)

      在熔铜工艺中,朱炳仁大师首先对铜与铜合金配方进行了研究,他不断尝试改变熔铜的熔铸条件,比如温度、助熔剂、凝结温差、铜液的流动性、凝结介质的选用等等,再尝试进行多角度旋转,控制铜液在不同的时间快速凝结,最后将产生的形态各异的铜体进行叠合、组构、焊接,再进行氧化等表面处理。

      简单来说,通过对环境、空间、速度、温度、时间和铜本身介质配方的把控,能产生出大量造型千变万化的自然熔铜体,人们能在里面看到温度、年龄、旋律、节奏,与“美”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千浪卷雪》就是用这样神奇的熔铜工艺完成的,滚烫的铜液泼出,瞬间凝固,就像浪花在卷起的瞬间凝结成冰。一片片“小浪花”经过组合焊接,再进行表面上色处理,成为了大自然灵动之美的永恒纪念。



      《地气》也是采用熔铜艺术制作,朱炳仁大师用写意的表达方式跳出传统的囹圄,倒置的树枝上缀满金黄的熔铜“树叶”,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祈盼。



      《重生》采用G20峰会主会场铜装饰边料制作而成,将山水形态的熔铜内置在立体框架中,随机的熔铜与有规律的几何框架相结合,象征现代城市与山水融合,也象征铜的“重生”。


熔铜的诞生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

让为坚硬的铜变成一波流动的水,

造就了一种新的美学、视觉、艺术概念。


庚彩

——是色与彩、描与绘、符号与印象


为了使熔铜能有更丰富的表达,

朱炳仁大师经过四年无数次的实验,

熔铜、加彩、作画,

终于创造出庚彩工艺。


(朱炳仁大师正在创作庚彩铜瓶)

      庚彩中的“庚”字代表了它诞生的时间——2010庚寅年初夏。它是朱炳仁在“粉彩”的基础上又受“珐琅彩”影响而创造的新工艺,特指在熔铜艺术品上的彩画技艺。庚彩综合运用了油画、水墨画、水彩画、漆画、画珐琅等技法,通过彩料的渗化、叠加、融汇、渲染、抛磨形成二次流畅肌理。 



      《青花系列》以庚彩技艺再现了青花瓷的时代风华。青花瓷,浓缩了最精湛的烧制技术、最顶端的实用设计、最精美的装饰手法,曾作为古代中国的代表产品在全球流通,是那个时代的符号。



      《清莲合和系列》将庚彩技艺运用在荷叶之上,给秋天铅华褪尽的荷叶添上了独一无二的色彩。

庚彩同样具有不可控性,

作品的色彩与肌理变化无穷,

同时又有着和谐的韵律。

与熔铜一样,

庚彩所带来的艺术张力与视觉冲击力,

能够瞬间将观者带进一个浓墨重彩的

“东方印象”世界。


铜当熔处乃生金


铜雕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熔铜与庚彩不仅是其工艺流程之一,

更是中国铜雕经过几千年的流变后

在当下的传承与创新。

从最初的“铸鼎象物”,到如今的“离形得似”,

朱炳仁大师运用高超的铜雕技艺

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重新塑造了铜,完成了铜的“大写意”。


正如大师诗作中所写,

“铜在范内,魂在何方?”

熔铜突破了传统之“范”,

找到了新生之“魂”。

熔铜的诞生是传统非遗在当下的解读,

是古典传承与现代创新的融合,

更是非遗文化“传、承、启”的具象体现。

铜,在继承、在突破、在创新,

扎根于中华民族千年沃土,

传承不息,生长不息,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页缩影。


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3月1日——3月31日

展出非遗大师朱炳仁熔铜艺术作品68件(组)

属于非遗艺术的三月“限定”

等你来打卡



供稿:展览展示部

图片:部分图片来自浙江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


服务台咨询电话:0514-8277 3088

  • 微博

  • 微信

  • 视频号

  • 抖音号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苏ICP备2021024471号 苏公网安备32109202000139号 @2023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